全国碳市场助力绿色转型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财经时情网北京7月26日电(张昊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满三周年。

2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其中,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63亿吨,累计成交额172.58亿元,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

企业作为全国碳市场运行的主体,看到了绿色发展在自身战略布局的更多可能性,自愿参与交易数量明显提升。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有82%的企业参与交易,相比第一个履约周期上升近50%。

“企业更加重视碳资产管理,不少企业,尤其是集团类的企业,采取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或管理部门、委托管理等不同模式加强企业内部碳资产管理,积极开发相关碳金融业务。”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人虎介绍。

在电力领域,国家电投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为国家电投火电、水泥、电解铝近百家重点排放单位开展年度碳排放核算核查工作,实现了对发电、电解铝、水泥和煤炭四个高耗能产业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实时分析、及时预警。

国家能源集团于2021年启动碳达峰行动,龙源碳资产公司是其专业化碳平台公司。该公司研发的“碳盘查数字化管控系统”,目前已在国家能源集团113家火电企业应用超过2年,显著提升了碳排放数据质量,在碳排放、核算、核查等领域,具备广泛推广应用潜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有关专家向财经时情网表示,全国碳市场有效推动了能源结构调整,促使火电机组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2018—2023年,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8.8%,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4%。另一方面,全国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碳价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90-100元左右。企业在碳价波动的区间范围中发现价格锚点,使企业做相关决策时有了判断依据。碳排放交易工作对促进低成本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

企业绿色转型也为企业带来了崭新的绿色发展机遇。作为碳排放大户的水泥行业,已经成为减碳重点领域之一。中建西部建设是中国建筑旗下专注于预拌混凝土及相关业务的企业。对于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企业相关负责人看好未来水泥行业在碳市场的机制下的发展,“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已成为水泥行业存续的必要条件,在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后,可实现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并存的良性循环。”

绿色低碳生产力被激发,绿色科技层出不穷。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迅速,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等一批创新示范项目投入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果;综合智慧能源利用,新型储能、氢能等绿色能源一批科研攻关开花结果……

“经过三年的运行和发展,电力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是碳减排和碳交易认识显著增强;二是低碳技术应用和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三是减排成本降低渠道进一步拓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专家表示。

随着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也已纳入全国碳市场序列的重点排放行业将逐步为减碳的潜力贡献行业。

全国碳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诸多待解问题。唐人虎认为,相较于国内试点与欧盟碳市场,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还处于低位,前两个履约周期交易换手率约2%-3%左右。交易活跃度较低将带来流动性不足,价格失真等影响,部分企业会因为预期不明等多方原因会选择“惜售”或者观望的态度。他建议,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碳市场的交易数据、交易结构、参与企业机构等重要信息,升级和完善碳市场信息披露平台。

全国碳市场将步入2.0时代。随着交易手续费的适时引入,市场透明度与真实性将增强,交易结构讲逐步优化,促进碳价合理形成。 

长久以来,财经时情网始终关注我国低碳绿色发展进程,自2023年开始,已连续两年进行“‘双碳’创新示范案例征集”,通过展示具有示范意义的经典案例,发挥科技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创造长远价值。

【纠错】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39 )
大家都在看